姜奇平
【eNet硅谷動力專稿】Internetnews.com網站日前關于2003年度10大網絡應用技術趨勢的文章,看來印證了《今日美國報》科技版的一個預言:共享計算技術將成為計算機行業(yè)新亮點(High tech's latest bright idea: Shared computing)。報紙引述有關專家意見指出,“共享計算”的技術極有可能使計算機的使用方式發(fā)生革命性的改變,甚至使整個技術行業(yè)的面貌煥然一新。我還要補充一句:這種生產力的擴散,將對以“獨占”為核心的生產關系帶來瓦解性的影響。
《今日美國報》指出:現(xiàn)在美國越來越多的技術企業(yè)都意識到一種名為“共享計算”(Shared computing)的技術非常重要,并預言它將在未來數(shù)十年內成為計算機行業(yè)最有發(fā)展前途的技術之一。這一技術使得企業(yè)可以將其擁有的所有計算機進行聯(lián)網,從而實現(xiàn)超級計算機的功能,這樣做不僅可以節(jié)約成本,而且還能夠大大提高企業(yè)的經營效率。
2003年的十大網絡應用技術,至少有八項與“共享”這個主題有關,我們分類來看:
1、直接涉及共享(信息)產權的新技術:
第五項“開放源碼通過企業(yè)普及”、第七項“視頻博客”。 開放源代碼共享的是技術資本的產權,博客共享的是知識資本的產權。一目了然,它們都屬于標準的“高技術禮品經濟”(The Hi-Tech Gift Economy)的技術。
第六項“付費內容(Paid Content)”增加,似乎與共享潮流相反。但研究一看解釋:“但一個事實是,有近70%的消費者仍不愿為瀏覽網上的信息付費,但由于互聯(lián)網的迅速普及,網民的基數(shù)不斷擴大,即使只有小部分人訂閱網上付費內容,市場潛力仍然是巨大的?!痹瓉?,共享的比例并沒有變化?!胺枪蚕怼币胭嶅X,還得靠共享陣營的更大比例壯大。
2、使共享行為的效率更高的新技術
第一項“唯飛”技術(Wi-Fi)、第十項無線Push新應用,屬于提供了新的信息共享方式的技術。
Wi-Fi(Wireless Fidelity,無線相容性認證)的正式名稱是"IEEE 802.11b",是局域無線網技術,該技術比廣域的藍牙技術在電波的覆蓋范圍方面則要略勝一籌。Wi-Fi共享信息的覆蓋范圍則可達300英尺左右(約合90米)。據說Wi-Fi設備的全球年產量在2006年將達到3300萬臺。
Push技術屬于已經“死”了一回的技術了。過去,它因為違背共享的本義,將商業(yè)信息強迫推給不希望了解此類信息的人,而享有惡名。屬于一種“過分熱情”的共享技術。2003年,Push的新生命是發(fā)送信息、照片和視頻的到新一代手機和PDA上。短信看來還是受歡迎的,但愿Push技術不要“熱情”過了頭,成為商業(yè)化垃圾的推銷技術。
第八項“Enterprise IM (企業(yè)即時通訊)”,勉強一點也可以算做共享技術,因為它是企業(yè)內部信息共享工具。不過,企業(yè)即時通訊如果延伸到家里,恐怕就不是人人都歡迎了。
3、使共享行為的成本更低的新技術
第三項“網絡軟件外包服務(Outsourcing / Managed Services)”,共享的對象是生產資料。 2003年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為減少成本將那些應用于專用服務器、主機、管理安全和虛擬數(shù)據支持設備的有關軟件發(fā)包給其他公司。
第四項“網絡存儲(Networked Storage)”共享的對象是技術。隨著存儲系統(tǒng)成本的下降,2003年將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公司在幫助企業(yè)們擴充優(yōu)化他們的網絡存儲器,以加速這些企業(yè)的技術共享。
4、避免共享行為負面作用的新技術
第二項“無線局域網絡(WLAN)安全”技術,屬于避免信息共享帶來泄密等安全問題的技術。Wi - Fi的信息溢出是無線局域網(WLAN)唯一致命的弱點。由于無線局域網采用公共的電磁波作為載體,因此對越權存取和竊聽的行為也更不容易防備。傳輸中數(shù)據也有可能被人改動、重新發(fā)送。WLAN安全已經成為企業(yè)無線網絡建造商們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熱點。
在2003年的十大技術中,唯一與共享明確無關的,只有第九項“互動電視(Interactive TV) ”技術,因為它是專為收費節(jié)目而開發(fā)的技術。恰恰是這項技術,我不太看好它今年的前景。它的技術不是問題,問題是它的商業(yè)模式。現(xiàn)有模式下的互動電視的天然弱點,是企圖按照大眾媒體模式來做分眾媒體,發(fā)明它們的技術人員,顯然不是媒體專家,還沒有把喬治.吉爾德和麥克盧漢的網絡媒體理論的ABC研究通。這種不懂“商務”的“電子”,早晚要死得很難看。 2003的新技術,顯然不是先想好了一個“共享”理念,再去“主題先行”地到技術武庫中按圖索驥的結果。大家不由自主地、自發(fā)地向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去開發(fā)技術,唯一驅動力,是互聯(lián)網這種先進生產力的本質。Share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聯(lián)網技術本質、生產力本質的東西,歷史的意志是從中自然而然顯現(xiàn)的。
我這里要補充告訴工程師們的,是這種種生產力(技術)細流匯聚后的制度后果。 信息共享引致制度變遷的原理是:由于信息外部性,信息交換具有不等價性。即交換之中和交換之后,價值與使用價值不對等。價值與使用價值不吻合的部分,叫信息溢出。對溢出部分,正的使用價值,無人為所得利益付費;負的使用價值,無人為所受損失補償。設計產權制度可以用于界定溢出的價值量,但要考量這樣做的收益與成本之比。 舉例來說,相對于“IEEE 802.11b”技術,信息溢出的利得量,是在90米范圍內,替代局域網基礎設施,帶來的效率,它由電磁波的物理和技術特性決定;信息溢出的損失量,是泄密、干擾帶來的商業(yè)損失。為克服電磁波造成的泄密、干擾等而應用安全技術的成本,與這種潛在的損失比較,是固定的成本。而設計有效執(zhí)行的產權制度,懲罰不當行為,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成本。假設信息溢出導致商業(yè)竊聽,涉及的潛在商業(yè)總利益才1億元,但有效制止竊聽要付出的總成本達2億,這樣的制度就不具可操作性。 按照目前技術共享的趨勢,對制度變遷的壓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呢?最主要的是,信息溢出的正面和負面的效率越來越高,而制止信息溢出成本越來越大,而且越來越困難,甚至出現(xiàn)總成本大于總收益的苗頭。 當制止信息溢出的成本大于信息溢出的收益時,對應的產權制度就崩潰了?;虮憩F(xiàn)為得不償失,或表現(xiàn)為法不責眾,有法不依。這時就必須考慮制度替代。比如,如果電視向觀眾直接收費不可行,就索性讓所有觀眾相當于“盜版”一樣,免費看電視;改收費制度為廣告費制度,將控制電視加密改為控制廣告插播權。比如,開放源代碼現(xiàn)象、博客現(xiàn)象,就是一種典型的“技術-制度”混合變遷形態(tài),進行的是不同維度的利益置換。 縱觀2003大勢,將是一幅工程師們高歌猛進,先進生產力自得其樂;經濟學家們呆若木雞,落后的生產關系不知所措的卡通畫面。技術和制度的矛盾積累久了,最后肯定會導致危機。不過今年還可暫時高枕無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