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號 | 姓名 | 職務 | 名言 |
---|---|---|---|
1 | 任正非 |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(chuàng)始人、總裁 | 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,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,那就是文化。 |
2 | 董明珠 |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我對接班人的要求有三點:第一要忠誠,第二要有奉獻精神,第三要講誠信。 |
3 | 馬云 | 阿里巴巴創(chuàng)始人 | 人還是要有夢想的,萬一實現(xiàn)了呢? |
4 | 許家印 | 中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 | 責任心可以養(yǎng)德,責任心更可以樹德。責任心一旦成為一種群體行為,形成氣候,就會形成一種企業(yè)精神。 |
5 | 李嘉誠 | 長江實業(yè)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 | 你必須以誠待人,別人才會以誠相報。 |
6 | 張瑞敏 |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、首席執(zhí)行官 | 沒有成功的企業(yè),只有時代的企業(yè)。所謂成功,只不過是踏上了時代的節(jié)拍。 |
7 | 李東生 | TCL集團董事長、CEO | 企業(yè)家要有工匠精神。 |
8 | 李書福 |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| 我的夢想就是為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,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。 |
9 | 何享健 | 美的集團創(chuàng)始人 | 在美的,唯一不變的就是變,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創(chuàng)新。不變就是死路一條,只有不斷變革才有生存空間。 |
10 | 蘇志剛 | 長隆集團董事長 | 長隆的事業(yè)是給人民帶來快樂的事業(yè),我每天看到大家開心快樂就很滿足。 |
11 | 劉永好 |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我的夢想是和貧困地區(qū)百姓共同富裕。 |
12 | 雷軍 | 小米創(chuàng)始人 | 我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變成我的墓志銘。日本的工業(yè)是索尼帶動整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韓國的工業(yè)是三星帶動,我希望未來小米可以帶動中國工業(yè)。 |
13 | 陶華碧 | 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| 不偷稅、不貸款、不欠錢、不上市。 |
14 | 李兆基 | 恒基集團主席 | 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 |
15 | 張近東 |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| 創(chuàng)業(yè)不全是歡聲笑語、鮮花掌聲,還可能會是荊棘遍地,甚至九死一生,期間充滿了困難和不確定性。 |
16 | 丁磊 | 網易公司創(chuàng)始人 |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,你總會有摔倒,即使跌倒了,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。 |
17 | 楊惠妍 | 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 | 要為窮人的優(yōu)秀孩子辦一個最好的免費學校。 |
18 | 馬化騰 |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(zhí)行官 | 不要羨慕別人擁有的,只能說明我們付出還不夠。 感恩惜福,方能得恩得福! |
19 | 何巧女 | 北京東方園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打造快樂職場,成就善良企業(yè),投身慈善事業(yè)。 |
20 | 王衛(wèi) | 順豐速運(集團)有限公司總裁 | 做企業(yè)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,我是想做成一個平臺,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實現(xiàn)我的價值和理想。 |
21 | 湯亮 | 奧盛集團董事長 | 做企業(yè)也要以"德"為先,賺錢時要講心地踏實,花錢時要講與人有益。 |
22 | 王文京 |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| 一生只做一件事。專注,堅持。 |
23 | 王傳福 | 比亞迪公司董事局主席 | 中華民族的勤奮和吃苦耐勞,決定了我們必將成為世界第一。 |
24 | 徐冠巨 | 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企業(yè)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,更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。 |
25 | 車建新 | 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| 財富是一種測量工具,能夠測量我們奉獻社會的多少。無所貢獻的人,將一無所獲;貢獻卓越的人,也將收獲累累。 |
26 | 尹明善 | 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愛表現(xiàn)的人,七成有能耐。謙虛謹慎的人,三成真謙虛,七成用謙虛掩飾自己的不足。 |
27 | 許連捷 | 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、CEO | 任何事物都沒有辦法是絕對的是平行的,有時候你多一點,有時候我少一點,有時候我多一點你少一點這個是正常的。 |
28 | 曹德旺 | 福耀玻璃集團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長 | 有錢容易,有思想有境界不容易。 |
29 | 李彥宏 |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(zhí)行官 | 無論是企業(yè)或個人,都應該專注于自己的領域,并堅持到底。 |
30 | 梁穩(wěn)根 |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我的財產乃至生命都是黨的,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具有的素養(yǎng)素質。 |
31 | 陳東升 | 泰康保險集團創(chuàng)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(zhí)行官 | 真正的企業(yè)家精神不是溫室中的幼苗,不依賴刻意的呵護。 |
32 | 閻志 |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| 聚焦民生,弘揚企業(yè)家服務社會的精神。 |
33 | 劉漢元 |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| 企業(yè)一旦沒有誠信這一剛性標準和理念,也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(yè)。 |
34 | 柳傳志 | 聯(lián)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、董事局主席 | 要有理想,但是不要理想化! |
35 | 陳天橋 | 盛大網絡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(zhí)行官 | 一個企業(yè)發(fā)展所要經歷的五個階段,一是戰(zhàn)略上尋找突破點,二是要專注,三是要進行整個產業(yè)鏈的整合,四是適度多元化,五是變成社會企業(yè),承擔適度的社會責任。 |
36 | 傅光明 | 福建圣農發(fā)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惡有惡報,善有善報,做生意也是這樣,平時要講誠信,危難之時更要講誠信,哪怕一時吃虧,最終還是會有好報的。 |
37 | 王填 | 步步高商業(yè)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企業(yè)越大,責任越重,有責任的企業(yè)應是有愛心的企業(yè)。 |
38 | 許健康 | 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 | 作為國家,作為企業(yè),作為任何一個人,只有實實在在做出令歷史銘記、令社會認可的東西,才真正有意義。 |
39 | 馬興田 | 康美藥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| 善良才能善為,善為才有善報。 |
40 | 周群飛 | 藍思科技創(chuàng)始人 |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不夠“狼性”,但是我認為做企業(yè)太過“狼性”,就會對員工造成傷害。 |
41 | 丁世忠 |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| 我從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好勝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種比別人更強的好勝心。 |
42 | 沈文榮 | 沙鋼集團董事長、總裁 | 做企業(yè),必須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針,國家支持什么,不允許做什么,都要心中有數(shù)。 |
43 | 沈國軍 | 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創(chuàng)始人兼董事長 | 你認為是美好的東西,如果你想擁有它,你就要不斷地完善自己。 |
44 | 胡季強 | 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站在良知的高山上,可以看清楚行業(yè)的趨勢。 |
45 | 劉積仁 | 東軟集團董事長 | 創(chuàng)業(yè)者精神是全體員工在與環(huán)境交互過程中創(chuàng)造出的生存能力。 |
46 | 南存輝 |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一個合格的企業(yè)領導者首先就是一種有價值的企業(yè)文化的締造者。一個企業(yè)想要保持持續(xù)的發(fā)展,最核心的保證就是文化。 |
47 | 許世輝 | 達利公司董事長 | 產品創(chuàng)新決定企業(yè)生命力。 |
48 | 林印孫 | 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求新思變,企業(yè)才會具有長久的生命力。 |
49 | 孫飄揚 | 江蘇恒瑞醫(yī)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作為中國創(chuàng)新型民營企業(yè)的代表,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,帶領企業(yè)堅持守法經營,艱苦奮斗。 |
50 | 劉延云 | 河北千喜鶴集團董事長 |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團餐生意。 |
51 | 李水榮 | 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首先要把企業(yè)做大做強,不光做大很重要,做強也很重要。第二,企業(yè)做大到一定程度,就不再是為了錢。 |
52 | 江南春 | 分眾傳媒創(chuàng)始人 | 我認為人的一生應該做好三件事:一件自豪的事,一件有趣的事,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。 |
53 | 劉慶峰 | 科大訊飛董事長 | 青年創(chuàng)新和創(chuàng)業(yè),不僅影響著社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更決定著一個民族在全球的話語權。 |
54 | 陳志列 |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| 誠信祥和、永繼經營。 |
55 | 張一鳴 | 北京字節(jié)跳動公司創(chuàng)始人、CEO | 當自己無法選擇和判斷的時候,就要離遠一步,遠到用更重要的原則和更長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清楚了。 |
56 | 黨彥寶 | 寧夏寶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| 只要我的企業(yè)存在,并健康地發(fā)展下去,我的公益慈善事業(yè)就要永遠做下去,我還要把這份事業(yè)傳給我的下一代,讓他們一直做下去,這是家庭傳承的最高境界。 |
57 | 邵根伙 |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 | “命”是不可更改的,一如已經存在的現(xiàn)實條件;而“運”是可以變化的,一如主觀的不斷努力。 |
58 | 景柱 | 海馬集團董事長 | 腳踏實地、感恩惜福。 |
59 | 崔根良 | 亨通集團創(chuàng)始人 | 人真的是越是平平淡淡,越能做出一點事情。 |
60 | 冷友斌 | 黑龍江飛鶴乳業(yè)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| 唯一持久的競爭力,就是有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。 |
61 | 萬隆 | 雙匯集團董事長 | 只要社會需要,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參與社會捐贈 |
62 | 樓永良 | 中天發(fā)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作為企業(yè)應該盡到自己的經濟責任,比如守法經營、吸納就業(yè)、照章納稅等。同時,企業(yè)作為社會的細胞,還須自覺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。 |
63 | 魏立華 | 君樂寶乳業(yè)集團創(chuàng)始人、總裁 | 重振中國奶業(yè),樹立消費者信心最為重要。 |
64 | 王均金 | 均瑤集團董事長 | 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應該與社會的發(fā)展接軌,企業(yè)持續(xù)發(fā)展也需要和諧社會作保障。 |
65 | 丁佐宏 | 月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 | 富而思進,致富思源。 |
66 | 吳少勛 | 勁牌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 | 弘揚正氣,既要有語言,更要有行動。 |
67 | 劉忠田 | 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創(chuàng)始人 | 要深層次研究市場,因勢利導。 |
68 | 王振華 | 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我們一直非常關注市場的動向,市場需求是什么我們就做什么,只要把握好市場節(jié)奏,跟著市場走,肯定不會輸。 |
69 | 王文銀 | 正威國際集團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局主席 | 任何事物的進步,是思想的進步;任何人的貧窮,取決于思想的貧窮。 |
70 | 季昌群 | 豐盛創(chuàng)始人、豐盛控股董事局主席 | 立身之本,誠信為先。 |
71 | 陳經緯 | 香港經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| 企業(yè)承擔的社會責任并不是企業(yè)的額外負擔,而是企業(yè)存在的必要條件,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內在要求。 |
72 | 周旭洲 | 香港宇業(yè)集團總裁 | 不主動參與競爭,還只是一種淺層次的和,更高層次的和則是包容。 |
73 | 陳愛蓮 |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| 永恒提升價值,不斷奉獻社會。 |
74 | 歐宗榮 | 福建正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、總裁 | 誠信是生命,只有講究誠信,才能成功。 |
75 | 鄭躍文 | 科瑞集團董事局主席 | 在引進人才上,必須用利益吸引人才,用事業(yè)平臺和發(fā)展留住人才,用競爭機制來激發(fā)每個人的潛能,用制度約束每個人的非理性的行為,用企業(yè)文化增強企業(yè)的親和力。 |
76 | 牛宜順 | 山東華勤集團董事長 | 做事先做人,一人富了不算富,帶領大家共同富,才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。 |
77 | 盧志強 | 中國泛??毓杉瘓F董事長兼總裁 | 我們民營企業(yè)家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財產價值,來自社會,來自人民,在國難當頭,人們需要之時,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民,正當其時。 |
78 | 沈南鵬 | 紅杉資本全球執(zhí)行合伙人 | 創(chuàng)業(yè)者必須“善變”。如果是創(chuàng)業(yè)者是一個一成不變的人,那么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很難成功。 |
79 | 王玉鎖 | 新奧集團創(chuàng)始人、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| 不依不靠,自主研發(fā)。 |
80 | 張華榮 | 華堅國際集團董事長 | 為社會而生存,為行業(yè)而努力。 |
81 | 孫蔭環(huán) | 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 | 一個企業(yè),只有以報效社會作為辦企業(yè)的宗旨,以帶動社會進步為發(fā)展方向,社會才會給它以支持,企業(yè)才會生存,才會發(fā)展。 |
82 | 黃其森 | 泰禾集團董事長 | 一方面我們不否定樓盤項目風格的多樣化,海納百川,但另一方面咱們是中國地產商,有責任、有義務振興中國的建筑、園林文化。 |
83 | 李彥群 | 吉林神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。 |
84 | 許榮茂 | 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 | 小企業(yè)有大的胸懷,大企業(yè)要講細節(jié)的東西。 |
85 | 唐立新 | 新尚集團董事長 | 教育是千秋大業(yè),很慢,但我覺得影響很深遠。 |
86 | 鄭翔玲 | 正大制藥集團總裁 | 一個人的成功,不僅在于賺了多少錢,還在于他如何賺到這些錢,以及用這些錢去做什么。 |
87 | 周耀庭 | 紅豆集團董事局常務董事 | 作為企業(yè)家應該是全方位的,只懂得經營管理,胸懷不寬廣也不行。 |
88 | 胡柏藩 |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| 成功的重要因素:正確的決策、團隊精神和鮮明的企業(yè)文化,以及技術研發(fā)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。 |
89 | 董才平 |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、總裁 | 我并不是為了個人享受而奮斗,而是為了事業(yè)而奮斗,為了社會發(fā)展和進步而奮斗,如果為個人奮斗,就會產生小富即安的思想,而為事業(yè)而奮斗才會永不停步。 |
90 | 雷菊芳 | 甘肅奇正實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要把藏文化關注人內心平靜的內涵盡可能地推廣開來。 |
91 | 秦英林 |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| 做任何事情都一樣,都要有過程,都需要堅韌的精神。 |
92 | 陳卓林 | 任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裁 | 做生意要有良好的心態(tài),要相信自己能成功;這個世界上,連你自己都不相信,誰會相信你。 |
93 | 徐鏡人 | 揚子江藥業(yè)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兼總經理 |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幾件事?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。 |
94 | 張磊 | 高瓴資本集團創(chuàng)始人兼首席執(zhí)行官 | 項目資本可以退出, 但人才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。 |
95 | 邱光和 | 森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| 通過將自己不擅長、實力不足的部分分化出去,整合外部資源,這樣才能實現(xiàn)“長板做長,短板交給別人做長”的效果。 |
96 | 張邦鑫 | 好未來(原學而思教育)董事長兼CEO | 既然是創(chuàng),說明他原來是沒有的,不只是簡單的模仿,他是需要創(chuàng)新的,創(chuàng)新是創(chuàng)業(yè)一個很重要的基礎。 |
97 | 李黑記 | 陜西東嶺集團董事長 | 能容天下人,才能干天下事。 |
98 | 張建斌 | 江蘇瑞華控股集團董事長 | 公司在成長壯大的同時,要勇于承擔企業(yè)公民的社會責任,大到支持國家建設、行業(yè)發(fā)展,小到改善貧困家庭生存狀況。 |
99 | 傅軍 | 新華聯(lián)集團董事局主席 | 沒有胸懷是做不成大事的。 |
100 | 宋治平 | 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 | “大事”成全企業(yè)家事業(yè),“小事”體現(xiàn)企業(yè)家精神。 |
2019《互聯(lián)網周刊》&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|
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,也是互聯(lián)網發(fā)展的20年??匆患移髽I(yè)的發(fā)展并不是只看它的產值,更重要的是看它所承載的文化以及為社會和國家?guī)淼膬r值,而前者是后者基石,以見企業(yè)文化的重要性。在企業(yè)文化的形成中,公司領導者的價值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?;ヂ?lián)網周刊以企業(yè)家的社會貢獻、社會形象以及道德品行等精神財富為主要參考,結合物質財富等因素,評選出了2018中國企業(yè)家100人。
著名的企業(yè)家邱永漢說過:“25歲到35歲為創(chuàng)業(yè)最佳期,40歲已經相當遲,40歲以后則是例外中的例外?!倍握呛吞杖A碧就屬于例外中的例外。他們都出生在貴州省偏僻的小山村里,自小家境貧苦,雖然一個是須眉丈夫,一個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,但都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走出了那座不少人渴望著翻越的大山,賦能了中國,甚至影響了世界。
“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”
任正非常說:“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,華為今天這么成功,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系?!?br/>
任正非兄妹七人加上父母一共九口人,除了父母微薄的工資收入,沒有其他任何資金來源。家里本就困難,孩子還要讀書,有時只能靠借錢來熬過饑荒。那時候,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活下來,家里每頓飯都實行嚴格的分飯制?!拔夷菚r14-15歲,是老大,其他孩子一個比一個小,而且不懂事。父母完全可以偷偷地多吃一口糧食,可他們誰也沒有這么做?!蹦菚r候的生活,讓他真正知道了“活下去”的含義。
任正非快高考的時候常復習到很晚,有時餓得實在受不了,就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著吃。其實,那時他家的糧食是用瓦罐裝的,如果偷偷的吃上一點也不會有人發(fā)現(xiàn),但他一把也不敢去抓。后來臨近高考的三個月,他的母親每天早上都會塞給他一個小玉米餅,讓他有力氣復習功課,他知道,這個小小的玉米餅,是從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嘴里摳出來的,放到現(xiàn)在可能毫不起眼,在那時卻承載了沉甸甸的愛。
那段時間的經歷雖然充滿艱辛,但也成了任正非最為寶貴的回憶,也是那段經歷讓他從父母的身上學到了什么叫做不自私。
正是任正非身上這種不自私的精神,才灌注了華為生生不息的企業(yè)文化。
“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,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,那就是文化”
華為的員工工作起來都非常拼命,后來公司內部逐漸形成了一種員工自我驅動的“狼文化”,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任正非的不自私有關。員工既然選擇了華為,就代表他們相信這家公司,華為也應當為他們負責。雖然華為是任正非一手創(chuàng)立的,但他的手里卻只有1.01%的股份,其余98.99%的股份,都分配給了華為的員工。華為從不以學歷水平論高低,但會以能力的大小論薪酬,每個員工的付出都能夠得到同等的回報,這也是華為人具有“狼性”的原因之一。
“狼性”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工作態(tài)度,更是一種責任感。
一天,華為的技術人員正準備下班回家,忽然接到了一個客戶電話。電話中的客戶非常憤怒,譴責華為的技術問題給他的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。這個員工立即聯(lián)系了公司的幾個同事趕到了客戶的公司進行檢查。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測定,技術人員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問題并不是華為造成的,但為了幫客戶解決問題,技術人員耐心地對其他終端接口進行了檢測,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,是另一家公司提供服務的接口出了問題,直到該公司的技術人員檢修完成,客戶的網絡運行恢復正常后華為的工作人員才離開。
任正非說:“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,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,那就是文化”,華為的狼文化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公司的每一名員工,員工在工作中具有了“狼性”,就能為技術帶來更多的創(chuàng)新,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服務,為中國科技領域帶來更多的可能。
華為只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之一,任正非也只是眾多優(yōu)秀企業(yè)家之一。但華為的文化和任正非的價值觀卻影射出了不少成功企業(yè)所具有的一個通性——恪守本心。不少企業(yè)總在強調不忘初心,但卻忘了篤行之道,銘志雖能立心,但篤行方能致遠。
也許有的人會說,這些抽象的概念只適合高文化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踐行,這類人的知識水平較高,自然能夠理解其中蘊藏的含義。但對于沒讀過什么書的人來說,想要達到“恪守本心”的至上境界,卻總像是隔了一層難以祛除的屏障。
陶華碧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人,她也許不懂恪守本心的含義,但她卻用行動對這四個字做了最好的闡釋。
“如果小店關了,那些窮學生到哪里去吃飯。”
上個世紀50年代,一家有七八個孩子似乎是一個常態(tài)。陶華碧和任正非一樣,算上她家里一共有八個姐妹,對于那樣的家庭環(huán)境來說,能夠養(yǎng)活這幾個孩子并非一件易事,忍饑挨餓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,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20年。20歲時,陶華碧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,她也以為就此迎來了人生的轉折。然而,生活似乎總是殘酷的,沒過幾年她的丈夫就因病去世,拋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相依為命。為了將兩個孩子拉扯大,陶華碧開始做米豆腐拿到學校里去賣,后來攢下了點錢,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個專賣涼粉和涼面的“實惠飯店”。
聽起來挺氣派,這個“飯店”卻只不過是她用撿來的磚瓦搭起來的路邊攤而已。她賣的涼粉價格實惠,而且還會配上自制的麻辣醬,不少人吃完涼粉以后,還會買一些麻辣醬回去,就連附近學校的學生都常來她這里消費,有的學生手頭沒錢,就會先在她那里賒賬,了解到其中有不少孩子都是貧困生后,她做了一個決定——家境困難的學生賒欠的飯錢一律不要。久而久之,不少學生都親切的稱她為“干媽”。
陶華碧不收這些孩子的賬,并不是因為她的生意做得紅火,而是因為她自己就是苦出身,知道他們的不易。一面價低量足,一面不收欠款,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,但她卻發(fā)現(xiàn)秘制辣椒醬很受歡迎,為了將生意維持下去,陶華碧只好減少了涼粉的生產,增大辣椒醬的產出。不少人勸她將“實惠飯店”關掉,辦一個專門生產辣椒醬的場子,陶華碧毫不猶豫地拒絕了,她的理由是:“如果小店關了,那些窮學生到哪里去吃飯?!敝钡胶髞恚@些學生也來說服“老干媽”辦辣椒加工廠。
終于在多次的游說下,1996年8月,陶華碧借用了村委會的兩間房子,用于辣椒醬的生產,成立了“老干媽”辣椒品牌。
誠信做人,誠實做生意
隨著“老干媽”的名氣越來越大,仿冒品牌的辣椒醬開始層出不窮。陶華碧每年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來打擊仿冒品牌,因為她怕仿冒品牌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過關,最終傷害了老百姓的身體。她可能連“誠信”兩個字都不知道怎么寫,但她卻知道“貨真價實”對消費者的重要性。
2001年,一家玻璃廠給“老干媽”提供了25600個玻璃瓶用于辣椒醬的包裝,結果這批產品封口不嚴,導致漏油,公司便有人提議,將貨追回重新封口避免損失過大,而陶華碧卻果斷的決定將追回的貨品全部當眾銷毀,雖然承受了不少損失,但卻對得起在她這里購買辣椒醬的消費者。
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,陶華碧也很看重辣椒醬的定價,雖然生產的產品規(guī)格不同,但價格卻較為集中,在國內每瓶辣椒醬維持在7-10元左右,大概賺9角5分錢?,F(xiàn)在在國外的市場也能見到“老干媽”的身影,但價格卻遠遠高于國內的售價,對于國內外的價格差別,她解釋說:“我是中國人,我不賺中國人的錢?!?br/>
陶華碧沒讀過多少書,不懂什么文縐縐的生意經?;蛟S,“做人對得起良心,做企業(yè)對得起國家”就是她一直以來所信奉的最簡單的人生信條。這句話看似很簡單,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。如果每家企業(yè)都能保證 “做人對得起良心,做企業(yè)對得起國家”,那中國的經濟一定會邁上一個質的臺階。
“致良知、無我利他”便是最好的“道”
任正非雖然上過大學,當過建筑兵,但他既不懂技術,也不懂商業(yè)交易。初創(chuàng)華為時,公司的經營范圍也不過是簡單的代銷產品,主要掙取一些中間差價來維持運營,并沒有什么經營風險。所以華為的初創(chuàng)期是短暫而模糊的,后來為了尋找出路,華為不得不搞自主研發(fā),沒有專業(yè)人才,也沒有充足的資金,在那個時候,任正非所擁有的似乎只有一顆倔強而不自私的心,用他的話說:“因為無知,因為傻才在電信行業(yè)里走下去?!?br/>
陶華碧與任正非相比,似乎更沒有什么優(yōu)勢,讀的書沒有任正非多,工作的閱歷也沒有任正非豐富,財務管理、經營理念統(tǒng)統(tǒng)沒有接觸過,硬是憑借一雙“飽經風霜”的手和一顆善良的心將“老干媽”發(fā)展成了一個人盡皆知的品牌。
不少人企業(yè)家熱衷于學習經濟管理,財務知識,但落實到企業(yè)運營當中,卻依舊管理不好。其實,在一味地追求著做好企業(yè)經營管理時,不少人只看到了“術”,卻忽略了“道”,沒有“道”的“術”不過是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。
任正非和陶華碧既沒有“術”,也沒有“法”,卻有著“致良知、無我利他”的“道”。然而也正是這樣簡單的“致良知”的功夫,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,造就了今天的“老干媽”?;蛟S,一些企業(yè)家也應該試著停下腳步,撥開“術、法”的蔽目之云,尋得“道”的破曉之光。